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rù]

[rù]

部首:部首笔画: 3画总笔画: 13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4画 总笔画: 14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溽:14; )

  • 五笔编码:IDFF
  • 仓颉编码:EMVI
  • 四角号码:31143
  • UniCode:U+6EBD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5570
  • 基本解释



    湿润;闷热:溽暑。溽热。
    味深厚:“其饮食不溽”。

    笔画数:13;
    部首:氵;
    笔顺编号:4411311534124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水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9册,第1部,水部,249
    [ 故训彙纂 ]:1300|1378.4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7194,第11卷上,水部第249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641第18
    [ 汉语字典 ]:卷3页1696第05
    [   辞 海   ]:卷8页2030第1

  • 详细解释



    【形】
    (形声。从水,辱声。本义:湿热)
    同本义〖damp;humid〗
    溽,湿暑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土润溽暑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。注;“润溽谓涂湿也。”
    又如:溽夏(湿热的夏天);溽景(溽暑的烈日);溽蒸(溽热,湿热);溽润(湿润);溽露(繁多的露水)
    味浓厚,尤指美味〖delicious〗
    其居处不淫,其饮食不溽。——《礼记·儒行》



    【名】
    古水名,溽水。在今江苏省溧阳县〖RuRiver〗
    己酉,天子饮于溽水之上。——《穆天子传》

    溽热
    rùrè
    〖humidandhot〗潮湿而闷热
    溽暑
    rùshǔ
    〖swelteringsummerweather〗潮湿闷热
    唐主苦溽暑。——《新编五代史平话》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氵辱(shuiru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氵辰寸
    [ 笔顺编号 ]:4411311534124
    [ 笔顺读写 ]:捺捺横横撇横横折撇捺横竖捺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rù]

    [《廣韻》而蜀切,入燭,日。]

    (1)湿润。

    (2)指夏日天气的湿热。

    (3)味浓厚。

    (4)通“縟”。参见“溽露”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溽; 康熙笔画:14; 页码:页641第18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唐韻】而蜀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儒欲切,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而蜀切,入3燭,rù,通開三入鍾日
    [ 平水韵 ]:入声二沃
    [ 国 语 ]:rù
    [ 粤 语 ]:juk6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 编号:7194
      溽,[而蜀切 ],溼暑也。从水辱聲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一直查字典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