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duì]

[duì]

部首:部首笔画: 5画总笔画: 13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碓:13; )

  • 五笔编码:DWYG
  • 仓颉编码:MROG
  • 四角号码:10615
  • UniCode:U+7893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5416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duì
    木石做成的捣米器具:碓房(舂米的作坊)。

    笔画数:13;
    部首:石;
    笔顺编号:1325132411121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土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8册,第34部,石部,42
    [ 故训彙纂 ]:1583|1661.18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6018,第09卷下,石部第42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832第15

  • 详细解释


    duì
    【名】
    用于去掉稻壳的脚踏驱动的倾斜的锤子,落下时砸在石臼中,去掉稻谷的皮〖pestelforhullingrice〗
    因延力借身重以践碓,而利十倍。——《新论》


    duì
    【动】
    舂,捣〖poundwithapestle〗。如:碓米(舂米)

    碓房
    duìfáng
    〖mill;factoryforhullingrice〗舂米的作坊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石隹(shizhui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石隹
    [ 笔顺编号 ]:1325132411121
    [ 笔顺读写 ]:横撇竖折横撇竖捺横横横竖横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duì]

    [《廣韻》都隊切,去隊,端。]

    (1)舂米的工具。最早是一臼一杵,用手执杵舂米。后用柱架起一根木杠,杠端系石头,用脚踏另一端,连续起落,脱去下面臼中谷粒的皮。尔后又有利用畜力、水力等代替人力的,使用范围亦扩大,如舂捣纸浆等。

    (2)舂;捣。

    (3)捶击用具。

    [②][duī]

    [《字彙》都回切]

    小山。用于地名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午集下】【石字部】 碓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832第15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都隊切,去18隊,duì,蟹合一去灰端
    [ 平水韵 ]:去声十一队
    [ 粤 语 ]:deoi3
    [ 闽南语 ]:tui3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九】【石部】 编号:6018
      碓,[都隊切 ],舂也。从石隹聲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一直查字典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