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dūn]

[dūn]

部首:部首笔画: 3画总笔画: 15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墪:15; )

  • 五笔编码:YBTF
  • 仓颉编码:YKG
  • 四角号码:08104
  • UniCode:U+58AA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dūn
    古同“墩”。

    笔画数:15;
    部首:土;
    笔顺编号:412515213134121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239第02
    [ 汉语字典 ]:卷1页0489第01

  • 详细解释

    暂无汉字(墪)的详细解释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敦土(duntu)
    [ 笔顺编号 ]:412515213134121
    [ 笔顺读写 ]:捺横竖折横折竖横撇横撇捺横竖横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dūn]

    [《廣韻》都昆切,平魂,端。]

    亦作“墪1”。“豚2”的被通假字。

    (1)土堆。

    (2)墩子;堆状物。

    (3)指烽堠。参见“墩堠”、“墩堡”。

    (4)量词,用于丛生的或几棵合在一起的植物。

    (5)一种坐具。

    (6)用力猛地往下放。

    (7)击;打。

    (8)颠簸,震动。

    (9)斥责。

    (10)伸。

    (11)竖立。

    (12)同“蹲”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丑集中】【土字部】 墪; 康熙笔画:15; 页码:页239第02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同墩。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国 语 ]:dūn
    [ 粤 语 ]:dan1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
    【说文解字】中没有查到汉字(墪)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楷体
版权所有©一直查字典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