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ér]

[ér]

部首:部首笔画: 6画总笔画: 6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而:6; )

  • 五笔编码:DMJJ
  • 仓颉编码:MBLL
  • 四角号码:10227
  • UniCode:U+800C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0392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ér
    古同“尔”,代词,你或你的:“而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”。
    连词(a.表平列,如“多而杂”。b.表相承,如“取而代之”。c.表递进,如“而且”。d.表转折,如“似是而非”。e.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,如“浓而不烈”。f.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,如“侃侃而谈”。g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,如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”)。
    表(从……到……):从上而下。

    笔画数:6;
    部首:而;
    笔顺编号:132522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金 吉凶寓意:吉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姓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8册,第38部,而部,1
    [ 故训彙纂 ]:1827|1905.6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6043,第09卷下,而部第1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961第18

  • 详细解释


    ér
    【名】
    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胡须形。上面的“一”表示鼻端,“|”表示人中;下面分内外两层,外层象两腮的胡子,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。“而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颊毛)同本义〖bristlesonthejaws〗
    而,颊毛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
    ér
    【连】
   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,可连接词、短语和分句,表示多种关系〖and;furthermore;moreover;butalso;intothebargain;if;incase;however〗
    表示并列关系
    永州之野产异蛇,黑质而白章。——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    表示递进关系
  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
    表示承接关系
    余方心动欲还,而大声发于水上。——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    表示转折关系
    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
    表示假设关系
    诸君而(如果)有意;瞻余马首可也。——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    表示修饰关系,连接状语
    吾恂恂而起。——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   ér
    【代】
    你;你的〖you;your〗
    予岂不知而作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
    余知而无罪也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
    子归,殁而父母之世。——《国语·吴语》
    尽于酒肉,入于鼻口矣,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?——《庄子·徐无鬼》
    而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    又如:而翁(你的父亲)
    这样,此〖this〗
    同是被逼迫,君而妾亦然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    又如:而夫(此人;这人)

    ér
    【助】
    表示偏正关系,相当于“之”,“的”〖of〗
    虞之与虢,相恃而势。——《淮南子·人间》
    与“上”、“下”、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来”、“往”连用,相当于“以”
    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上》

    ér
    【语气】
    用于句中,表示反问,相当于“难道”,“岂”〖howcould;howisitpossible〗
    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——《论语·颜渊》
    用于句末,相当于“耳”,“哪”
    已而已而,今之从政者殆而。——《论语·微子》

    ér
    【动】
    如,好象〖seem;like〗
    溺死者千有余人,军惊而坏都舍。——《吕氏春秋》
    另见néng

    而后
    érhòu
    〖then;afterthat〗以后;后来;然后
    鸣呼!今而后(以后)吾将再病,教从何处呼汝耶。——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    如优孟摇头而歌,而后可以得志。——清·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    大家先议一议,而后正式表决
    而或
    érhuò
    〖sometimes;everynowandthen;attimes;everysooften〗有时候
    而或长烟一空,皓月千里。——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    而今
    érjīn
    〖now〗现在,目前
    而今迈步从头越。——毛泽东《忆秦娥·娄山关》
    而况
    érkuàng
    〖letalone;tosaynothingof〗连词。何况
    今以钟磬置水中,虽大风浪不能鸣也,而况石乎。——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    而立
    érlì
    〖thirtyyearsofage〗指年至三十,学有成就。后来用“而立”指人三十岁
    三十而立。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
    而立之年
    而且
    érqiě
    〖and;(notonly…)but〗表示并列互相补充或递进
    他学习积极而且虚心
    而外
    érwài
    〖otherthan〗……之外
    除此而外,别无他求
    而已
    éryǐ
    〖thatisall〗——用在陈述句末,表示限止语气,相当于“罢了”,常跟“只”、“不过”、“仅仅”等连用,对句意起冲淡作用
    撤屏视之,一人、一桌、一椅、一扇、一抚尺而己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

    néng
    通“能”。
    【名】
    才能〖ability〗
    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,何也?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。——《墨子·尚同下》
    戒之戒之,微而异之。——《管子·枢言》。微而,犹无能。而、能古字通用
   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。——《管子·小匡》
    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。——《商君书·慎法》
    【动】
    能够〖can〗
    桀纣幽厉……不而矫其耳目之欲。——《墨子·非命下》
    不逢汤武与恒缪兮,也孰去而知之?《楚辞·九章·惜往日》
    另见ér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一丨(hengshu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而
    [ 笔顺编号 ]:132522
    [ 笔顺读写 ]:横撇竖折竖竖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ér]

    [《廣韻》如之切,平之,日。]

    (1)颊毛;胡须。

    (2)如同。

    (3)代词。你;你的。

    (4)代词。他;他的。

    (5)代词。这个;那个。

    (6)连词。表示并列。犹如,又。

    (7)连词。表示承接。犹就;然后。

    (8)连词。表示递进。犹并且。

    (9)连词。表转折。犹然而,却。

    (10)连词。表假设。犹如果。

    (11)连词。表因果。犹因而,所以。

    (12)连词。连接状语于动词。现常用于把表示目的、原因、依据、对象的状语连接到动词上,与前面“为”、“为了”、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、“就”等用语相呼应。

    (13)连词。用在主语、谓语之间以强调主语,含有“竟然”、“却”之意。

    (14)介词。到;往。

    (15)介词。用,拿。

    (16)助词。用于句末,表感叹语气。

    (17)助词。用作形容词、副词的后缀。犹然。

    (18)助词。用于能愿动词后,类似词的后缀。

    (19)助词。用在方位词前,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限。参见“而後”、“而外”、“而上”、“而下”。

    (20)助词。用于句中,表示语句的舒缓。

    [②][néng]

    [《集韻》奴登切,平登,泥。]

    通“能1”。

    (1)能够。

    (2)能力,才能。

    (3)安定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未集中】【而字部】 而; 康熙笔画:6; 页码:页961第18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廣韻】如之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人之切,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如之切,上平7之,ér,止開三平之日
    [ 平水韵 ]:上平四支
    [ 粤 语 ]:ji4
    [ 闽南语 ]:ji5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九】【而部】 编号:6043
      而,[如之切 ],頰毛也。象毛之形。《周禮》曰:“作其鱗之而。”凡而之屬皆从而。臣鉉等曰:今俗別作髵,非是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一直查字典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