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háo] [hé]

[háo] [hé]

部首:部首笔画: 7画总笔画: 13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貉:13; )

  • 五笔编码:EETK
  • 仓颉编码:BHHER
  • 四角号码:27264
  • UniCode:U+8C89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5512
  • 基本解释



    哺乳动物,外形像狐,穴居河谷、山边和田野间;杂食鱼、鼠、蛙、虾、蟹和野果、杂草等,皮很珍贵:一丘之貉。


    háo
    义同(一),用于“貉子”、“貉绒”。



    古同“貊”①。

    笔画数:13;
    部首:豸;
    笔顺编号:3443533354251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水 吉凶寓意:吉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姓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8册,第43部,豸部,15
    [ 故训彙纂 ]:2171|2249.3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6093,第09卷下,豸部第15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1201第13

  • 详细解释


    háo
    ——义同“貉”(hé)
    另见hé

    貉绒
    háoróng
    〖racoondogfur〗拔去硬毛的貉子皮,质地轻软,是珍贵的毛皮
    貉子
    háozi
    〖racoondog〗貉(hé)
    的通称



    【名】
    (形声。从豸(zhì),长脊的野兽,各声。本义:一种野兽,通称“貉子”,也叫“狸”)
    同本义〖racoondog〗食肉目犬科的一种动物(Nyctereutesprocyonoides),产地包括中、日、朝和乌苏里边区。有三个亚种,产于中国东北、华北、华中、东南和西南各省区,是著名的毛皮兽,它的毛皮被称为貉子皮或貉绒
    另见háo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豸各(zhige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豸夂口
    [ 笔顺编号 ]:3443533354251
    [ 笔顺读写 ]:撇捺捺撇折撇撇撇折捺竖折横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hé]

    [《廣韻》下各切,入鐸,匣。]

    亦作“狢1”。亦作“貈1”。

    兽名。外形似狐,毛棕灰色。穴居于河谷、山边和田野间,昼伏夜出,食鱼、鼠、蛙、虾、蟹和野果等。是一种重要的毛皮兽。现北方通称貉子。

    [②][háo]

    亦作“貈2”。

    见“貉2子”、“貉2絨”。

    [③][mò]

    [《廣韻》莫白切,入陌,明。]

    同“貊1”。

    (1)古代北方部族名。

    (2)北方古国名。

    [②][mà]

    [《集韻》莫駕切,去禡,明。]

    通“禡1”。

    古代军中祭名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酉集中】【豸字部】 貉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1201第13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下各切,入19鐸,hé,宕開一入唐匣
    [ 平水韵 ]:入声十药
    [ 粤 语 ]:hok6mak6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九】【豸部】 编号:6093
      貉,[莫白切 ],北方豸穜。从豸各聲。孔子曰:“貉之爲言惡也。”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金文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一直查字典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