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kè]

[kè]

部首:部首笔画: 3画总笔画: 12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6画 总笔画: 15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緙:15; )

  • 五笔编码:XAFH
  • 仓颉编码:VMTLJ
  • 四角号码:24156
  • UniCode:U+7F02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5327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(緙)

    〔缂丝〕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工艺品,亦称“刻丝”。
    (緙)

    笔画数:12;
    部首:纟;
    笔顺编号:551122125112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木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详细解释




    【动】
    织纬〖woof;weft〗。如:缂绣(明代对缂丝的称呼)

    缂丝
    kèsī
    〖silktapestrywithcutdesigns〗中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的一种工艺美术品,以细蚕丝为经,色彩丰富的蚕丝作纬,纬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。也作“刻丝”,最早产生在我国宋代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纟革(sige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纟革
    [ 笔顺编号 ]:551122125112
    [ 笔顺读写 ]:折折横横竖竖横竖折横横竖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kè]

    [《廣韻》楷革切,入麥,溪。]

    “缂1”的繁体字。

    织纬。参见“緙絲”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緙; 康熙笔画:15; 页码:页944第25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廣韻】楷革切【集韻】克革切,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粤 语 ]:kaak1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
    【说文解字】中没有查到汉字(缂)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楷体
版权所有©一直查字典   网站地图